姜太公钓鱼的下一句?姜太公钓鱼——愿者上钩。姜太公钓鱼——愿者上钩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熟语。这则熟语的相关典故最早见于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。《武王伐纣平话》及《封神演义》也记录有类似的故事,那么,姜太公钓鱼的下一句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姜太公钓鱼——愿者上钩。
【歇后语】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
【出处】:晋·苻朗《苻子·方外》:“太公涓钓于隐溪,五十有六年矣,而未尝得一鱼。鲁连闻之,往而观其钓焉。太公涓跪石隐崖,不饵而钓,仰咏俛吟,及暮而释竿。”
【释义】:姜太公:姜尚,字子牙,西周初年帮助武王伐纣的功臣。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。
歇后语:
姜太公钓鱼——愿者上钩
释义:
“姜太公钓鱼,原者上钩”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。
出处:
原出于《史记 齐太公世家》:
太公望吕尚者,东海上人。其先祖尝为四岳,佐禹平水土甚有功。虞夏之际封於吕,或封於申,姓姜氏。夏商之时,申、吕或封枝庶子孙,或为庶人,尚其后苗裔也。本姓姜氏,从其封姓,故曰吕尚。
吕尚盖尝穷困,年老矣,以渔钓奸周西伯。西伯将出猎,卜之,曰“所获非龙非口,非虎非罴;所获霸王之辅”。於是周西伯猎,果遇太公於渭之阳,与语大说,曰:“自吾先君太公曰“当有圣人适周,周以兴”。子真是邪?吾太公望子久矣。”故号之曰“太公望”,载与俱归,立为师。
这句歇后语很常用,叫做:
姜太公钓鱼——愿者上钩
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垂钓,愿意上钩的鱼,就自己上钩。
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。
歇后语下一句是:愿者上钩。
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
[成语解释]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。
[典故出处]清·邗上蒙人《风月梦》第十回:“我是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。
[近义词]心甘情愿
[常用程度]常用
[感情色彩]褒义词
[语法用法]作宾语、分句;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
[成语结构]复句式
[产生年代]古代
扩展资料:
近义词:心甘情愿
[成语解释]心里完全愿意,没有一点勉强。多指自愿做出某种牺牲。
[典故出处]朱自清《温州的踪迹》:温州不算十分穷苦的地方,也没碰着大荒年,干什么得了七个小毛钱,就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小妹子捧给人家呢?
[近义词]何乐不为、死心塌地
[反义词]强人所难、死不甘心
[常用程度]常用
[感情色彩]中性词
[语法用法]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含褒义
[成语结构]联合式
[产生年代]古代
姜太公钓鱼——愿者上钩。
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。商纣暴虐,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。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,下界帮助文王。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、又和文王没有交情,很难获得文王赏识。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,在河的一边,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。大家知道,鱼钩是弯的,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(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)、不用鱼饵,钓到了很多鱼。文王见到了,觉得这是奇人(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),于是主动跟他交谈,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,招入帐下。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,建立了周朝。歇后语:姜太公钓鱼——愿者上钩。
以上就是姜太公钓鱼的下一句的全部内容,姜太公钓鱼——愿者上钩 释义:“姜太公钓鱼,原者上钩”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。出处:原出于《史记 齐太公世家》:太公望吕尚者,东海上人。其先祖尝为四岳,佐禹平水土甚有功。虞夏之际封於吕,或封於申,姓姜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