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?同时,甲申三百年祭也是一种凝聚力和自豪感的体现,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认同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。在未来的岁月里,让我们继续传承这一传统,将甲申三百年祭发扬光大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,共同缅怀历史,瞻仰先贤。那么,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正文:
甲申轮到它的第五个周期,今年是明朝灭亡的第三百周年纪念了。明朝的灭亡认真说并不好就规定在三百年前的甲申。甲申三月十九日崇祯死难之后,还有南京的弘光,福州的隆武,肇庆的永历,直至前清康熙元年(一六六二)永历帝为清吏所杀,还经历了一十八年。
台湾的抗清,三藩的反正,姑且不算在里面。但在一般史家的习惯上是把甲申年认为是明亡之年的,这倒也是无可无不可的事情。因为要限于明室来说吧,事实上它久已失掉民心,不等到甲申年,早就是仅存形式的了。
要就中国来说吧,就在清朝统治的二百六十年间一直都没有亡,抗清的民族解放斗争一直都是没有停止过的。然而甲申年总不失为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年。规模宏大而经历长久的农民革命,在这一年使明朝最专制的王权统治崩溃了,而由于种种的错误却不幸换来了清朝的入主,人民的血泪更潸流了二百六十余年。
这无论怎样说也是值得我们回味的事。在历代改朝换姓的时候,亡国的君主每每是被人责骂的。崇祯帝可要算是一个例外,他很博得后人的同情。
就是李自成《登极诏》里面也说:"君非甚暗,孤立而炀灶①恒多;臣尽行私,比党而公忠绝少。"不用说也就是"君非亡国之君,臣皆亡国之臣"的雅化了。
1、《甲申三百年祭》主要讲述明朝灭亡的经过以及原因,供后人借鉴。祭的是存活40多天的李自成大顺政权;祭的是李岩这个知识分子。文章大量依据《明季北略》,特别对李岩做了详细考证,全文近16000字。
2、《甲申三百年祭》是1944年3月19日出版的图书,作者是郭沫若。本书主要讲述了明朝灭亡的经过以及原因,供后人借鉴。
《末代皇帝》由意大利导演贝尔托鲁齐指导,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摄制的影片,在1988年奥斯卡上获得9项大奖,无疑又是一部惊世之作。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末代皇帝观后感5篇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末代皇帝观后感篇1
前段时间,我看了一部由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·贝托鲁奇导演的电影《末代皇帝》。电影讲述了中国末代宣统皇帝爱新觉罗·溥仪自三岁登基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,从唯我独尊的万世皇到一个鬓微霜的园丁的传奇经历。这是唯一一部在故宫拍摄的电影,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。据说拍摄期间英国女王访华却因为这部电影的拍摄而无法参观故宫。这部电影在上映后获得了九个奥斯卡奖项。影片在中国宫廷式的背景、庄重萧杀的配乐以及黑与暗红相结合的色调下缓缓拉开帷幕,溥仪的一生娓娓道来……
慈禧太后咽下最后一口气时,盖在她惨白枯槁面容上的那块纱也封住了溥仪的自由。三岁的溥仪从此成了最缺少管教的孩子,懵懂单纯天真善良的他开始了傀儡生活。紫禁城里的生活,让他形成了目空一切、唯我独尊的专横性格。后来,中华民国建立,宣统帝退位。再后来张勋复辟,溥仪又一次称帝,但在几年后又因向日本人投降而退位。当溥仪得知他家祖坟被盗挖后悲愤交加,为了洗雪孙殿英盗挖祖坟之耻,他决定与日本人合作,复辟满清。
1944年3月19日,郭沫若的《甲申三百年祭》在重庆《新华日报》上发表,连载4天。
注:在发表日期上作者搞错了公农历,明朝灭亡实为农历三月十九,合公元1644年4月25日。
甲申三百年祭的真正写作意图是保护周恩来,文中的李岩是隐喻周恩来。郭沫若是周的朋友,当时周在延安整风运动中饱受打击,郭是经过和南方局主要领导的协商之后才精心写作此文的,目的是提醒毛泽东,保护周恩来。
“甲申年”说《甲申三百年祭》
谢保成主讲的讲座
谢保成 男,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、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。主要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与郭沫若研究。主持编写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《中国史学史》,并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《郭沫若年谱长编》的编写等任务。
郭沫若先生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、诗人、戏剧家、翻译家、古文字学家。1919年发表《女神》,成为白话诗创作的开拓者,上个世纪20年代末以唯物主义史观为指导,运用甲骨文、青铜铭文,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新天地。今年是“甲申年”,上一个“甲申年”(1944年),郭沫若先生撰写了一篇史论《甲申三百年祭》,在当时中国政坛和文化思想界,激起一场“轩然大波”。
一、《甲申三百年祭》的主要内容:通过崇祯皇帝、李自成、李岩三个人物勾画出当时的历史事变。
1、“祭”明亡,始终以“流寇”与明室的对立为基点,归纳了明亡的主要教训(崇祯很想有作为,但办法始终是沿着错误的路径在走;君非亡国之君,臣皆亡国之臣;饥荒迫使民众“相聚为盗”,饥荒和盗贼由政治促成;地方官昏庸,逼迫善良成“匪贼”,民众苦兵,促成以“寇 ”来“剿兵”);
2、叙李自成领导农民军从潜伏商洛山到攻陷北京、覆灭明室的过程,并用了近半的篇幅写李岩其人、其事;
3、“祭”农民军失败,差不多以李岩、牛金星的对立为主线,总结了四条深刻教训(过分陶醉过大的成功,近在关外的大敌全不在意,用人“有亲有疏”,代表农民利益的运动迟早会变质)。
以上就是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的全部内容,1、“祭”明亡,始终以“流寇”与明室的对立为基点,归纳了明亡的主要教训(崇祯很想有作为,但办法始终是沿着错误的路径在走;君非亡国之君,臣皆亡国之臣;饥荒迫使民众“相聚为盗”。